陝西省南泥灣大生產展覽館(南海網記者吳玉帛攝)
  八路軍三五九旅在南泥灣開墾的農田(南海網吳玉帛攝)
  南泥灣出產的大米(南海網記者吳玉帛攝)
  南海網4月6日消息(記者吳玉帛)昨日下午,南海網等參加“尋根祭祖陝西行”的全國網絡媒體記者編輯來到了“陝北江南”南泥灣,無不被八路軍三五九旅帶領農民自力更生的事跡所折服。
  全國網媒來到南泥灣的第一項活動便是集體唱起《南泥灣》,大家仿佛被帶回到幾十年前的根據地時期,八路軍三五九旅在南泥灣開墾農田時的情景。歌聲與風景融合,另有一番體悟。
  4月份並不是莊家成熟的季節,田野顯得有些荒蕪,但聽當地農民介紹,每年的8、9月份莊家成熟時,南泥灣漫山遍野都呈現出一片豐收的景象,就像歌里所唱的“處處是莊稼,遍地是牛羊”。
  令人欣慰的是,當地農民不但實現了自己自足,而且還將生產的稻米加工成“南泥灣大米”遠銷全國各地。在農閑季節,農民便將自家的土特產和製作的手工藝品拿到市面上提供給游客,這也成為當地農民的一項經濟來源,同時也起到了傳播紅色文化的作用。
  背景介紹:
  南泥灣革命舊址位於延安城東南45公里處。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後,由於日本侵略者的瘋狂進攻,國民黨頑固派的軍事包圍和經濟封鎖,加上自然災害的侵襲,陝甘寧邊區出現空前嚴重的物質困難。1941年春,八路軍一二0師三五九旅的將士們在王震旅長的率領下,響應毛澤東提出的“自己動手”、“豐衣足食”的號召,在“一把鋤頭一枝槍,生產自給保衛黨中央”口號聲中,開進南泥灣,實行屯墾,生產自救。用了短短的三年時間,就把荊棘遍野、荒無人煙的南泥灣變成了“處處是莊稼,遍地是牛羊”的陝北好江南。
  現在,南泥灣革命舊址供游人參觀的有,當年開墾的大片梯田、南泥灣大生產運動展覽館、毛澤東視察南泥灣時的舊居、馬坊抗日陣亡將士烈士紀念碑、九龍泉烈士紀念亭和桃寶峪干休所和延安炮校等。其中,“南泥灣大生產運動展覽館”通過實物、圖片詳細介紹了當年南泥灣大生產運動的經過。  (原標題:南海網等全國網媒記者走進“陝北江南”南泥灣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pe51pemb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